“世界上如果只剩最后一片树叶,那一定盖在山西人的肚脐上。”
据说,一个山西人一辈子最不能少的两样,是醋和午觉。山西人对午休的重视甚至到了“如果不按时吃饭就可能会饿肚子”的程度,因为就连饭店工作人员和外卖小哥都要午休。

在外地网友困惑“这个觉难道就非睡不可吗?”的时候,山西的网友竟然也在感慨“午睡居然不是全国统一的?”
所以,为什么山西人这么爱午休?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在山西,如果你在下午1点半给朋友打电话,那最好真的有十万火急的事,不然很可能收获一句:“不看看现在几点?”
没办法,这个时间,正是人们午休的黄金时间。
午饭后的一两个小时,快递驿站是会短暂关门的,这时候去取快递,迎接你的很可能是老板的“午休通知”。
饭店是可能暂停营业的,如果你在下午两点才吃午饭,那进饭店第一句八成是“还有饭吗”,当然,你很可能只收获一句“没有了”。
上班族也会想办法睡一觉。有人趴在工位上睡,有人离家近干脆直接回家午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得睡,在马路边找个阴凉地,铺个垫子就进入梦乡。
为了“保障”人们有充足的午休时间,山西不少公司的下午上班时间都是下午2点甚至3点,且不只本土公司如此,总部在外地的公司也要“入乡随俗”,不少公司都把“午休2小时”写进了招聘信息里。

学生们甚至需要在下午返校时带上家长签了字的“午休条”,证明自己真的午休了。

而且,午休这事儿,不仅不分职业和年龄,甚至不分物种。在山西,就连小动物也是要午休的,共享单车的车篮里、路边的树荫下、公园的长凳边,都是它们的“午休基地”。

反映到数据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在经常午休这件事儿上,山西以63.9%的比例占据榜首,作为对比,北京经常午休的人占比为33.6%,上海为31.9%,约为山西的一半。
“吃”出来的睡意
山西的面食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刀削面、臊子面、莜面栲栳、炸糕、饸饹面、猫耳朵……山西有自己的“面食宇宙”,有据可查的山西面食有300来种,甚至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说。
而大部分面食都是高碳水食物,高碳水饮食的直接“后果”就是犯困。足量精致碳水的摄入,容易导致人们的血糖快速上升,这会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这些胰岛素又会促进褪黑素的形成,从而引发困意。而且,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脑神经细胞分泌5-羟色胺,这种物质能使大脑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使人们昏昏欲睡。

山西人如此钟爱面食和山西的地理气候分不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多风,适宜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此外,山西位于内陆高原山区,多山的自然条件导致气候有显著垂直变化的特点,耐旱、耐寒的粮食作物因此被人们青睐。综合下来,山西成为小麦、荞麦、莜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大省,这些粮食制成的各色面粉,为山西人提供了面食制作的丰富原料。
再加上古时山西交通条件不甚发达,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因此取材于当地农作物的食物,自然是以面食为主。
且山西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少不了“吃点热的”,热腾腾的面食正符合这一要求。再加上面食食用方便,集主食、配菜于一碗,可随时添加,稀稠自便,久而久之,面食成了山西饮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在山西,自然是难逃碳水大餐,吃完后昏昏欲睡,也就可以理解了。
即使你控制住自己少吃碳水,但看到周围人哈欠连篇、昏昏欲睡的样子,你也难逃一睡,因为困意也是会“传染”的。
爱午睡也可能是因为基因?
其实,能够影响“午睡不午睡”的不仅有文化,还有基因。
一项在双胞胎们身上展开的研究就发现,午睡有着很强的遗传相似度。受这项研究的启发,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们启动了一项大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寻找到底是哪些基因让人更喜欢睡午觉。
这项研究调用了一个含有45万人的基因数据库,并让这些人填写自己的午睡需求,其中38.2%人填写了“有时”会午睡,5.3%人填写了“经常”午睡,剩下的人“从不/很少”午睡。在比对不同人群的午睡需求和他们的基因组序列后发现,有123个与午睡相关的位点。
此外,与午睡相关的基因位点与觉醒相关的神经信号有着密切联系,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食欲素。看来,在基因和饮食的双重加持下,有些人的“午觉”注定是非睡不可。
午睡的基因决定论告诉我们,有些爱睡午觉的人,真的是因为身体感到睡眠不足,依赖午睡来补足,这就像有些人对营养的吸收效率低,或者日常能量消耗大,就是比其他人干饭多。
所以,与其强行对抗身体,不如满足一下生理需求,困了就眯一会儿嘛!更何况,午睡还能带来很多益处,甚至有科学家们把午睡称为“能量盹”(Power-nap)。
有研究发现,当困意袭来、感到昏昏沉沉时,仅需7~10分钟的睡眠就可以显著提高警觉性,减轻身体的困倦感。这是因为“打盹”可以迅速消除大脑对“觉醒细胞”的抑制。
连续熬夜加班的人也可以通过午睡来缓解疲劳,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小睡一会儿工作效率会更高。
午睡不仅能快速带来正面影响,还有助于长期健康。一项发表在《睡眠健康》杂志的研究表明,习惯午睡的人会在年老时拥有更年轻的大脑,更不易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这项研究综合分析了37万名40~69岁英国人的基因组、大脑体积及记忆力等数据,发现爱午睡的人比同龄人的脑容量更大。因为脑容量测量可以被视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指标,35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脑体积会出现稳步下降(每年0.2%,过了60岁后每年≧0.5%)。基于这个理论计算后发现,习惯午睡的人的大脑年轻了2.6~6.5岁!研究者们表示,这种差异大约相当于认知功能正常的人和轻度认知障碍的人之间脑容量的差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睡一会儿好处多多,但是过长的午睡时间、不恰当的午睡时间点、不舒服的午睡姿势等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湖南日报、科普中国)
编辑:陈睿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