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危机时刻伸援手 生死救援显担当——记2025年度“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丁伯权

时间:2025-09-02 11:21:00

2025年2月4日,丁伯权和哥哥在连霍高速永登路段行驶途中,前方突发车祸,面对即将爆燃的事故车辆,哥俩迅速停好车,跑向事故现场,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成功救出车内被困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与担当。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举行,丁伯权光荣上榜,荣获“见义勇为好人”称号。

△丁伯权工作图

路遇车祸 争分夺秒勇救人

2025年2月4日中午12点40分,丁伯权驾车携家人前往兰州看病,连霍高速永登路段上,车辆川流不息,然而,前方突然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这份平静。

一辆私家车侧翻在高速路的中央,现场一片狼藉。车身严重变形,扭曲得几乎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车窗玻璃如同散落的碎玉,碎落一地。车门被死死卡住,任凭被困者如何挣扎也无法打开。更让人揪心的是,车内还隐隐传出漏气的声音,仿佛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让人胆战心惊。呼救声从车内不断传来,声声急切,透着无尽的恐惧与绝望。透过破碎的车窗,能看到被困人员中不仅有成年人痛苦扭曲的面容,还有儿童惊恐无助的眼神,那眼神里满是对生的渴望。

丁伯权看到这一幕,多年从警的敏锐直觉和职业素养让他瞬间警觉起来。在高速路这样车流量大、车速快的危险地带,二次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被困人员的生命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每一秒的迟疑,都可能让生命消逝。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自己的车辆安全停靠在一旁,简单地安抚好家人情绪后,便与同行的哥哥毫不犹豫地冲向了那片充满危险的事故现场,仿佛奔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他们靠近侧翻车辆时,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加棘手。车门因剧烈撞击而严重变形,任凭他们如何用力,也无法正常打开。车内的5名乘客,虽然意识还保持着清醒,但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丁伯权没有慌乱,他凭借着冷静的头脑,立刻组织现场的热心群众一起展开营救行动。大家齐心协力,有人迅速寻找工具试图撬开车门,有人则在旁边紧张地帮忙指挥,大声呼喊着,防止其他车辆靠近发生危险。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车门被撬开,那一刻,如同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丁伯权和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被困人员逐一转移到安全区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温柔与谨慎,生怕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就在这时,他发现一名女乘客的伤情比较严重,脸色苍白如纸,身体虚弱得几乎无法动弹。情况万分紧急,丁伯权没有时间多想,他果断决定驾驶自家车辆,送这名女乘客去医院。行驶过程中,他还不断安慰着受伤的女乘客,用坚定而温暖的话语鼓励她保持清醒。

最终,女乘客被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当获救者家属海女士得知是丁伯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凭借着果敢与智慧挽救了亲人的生命时,心中满是感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唐女士拜托他人为丁伯权送去锦旗(图片来源于中国甘肃网)

唐女士病情稳定后,拜托他人给丁伯权送去感谢信和锦旗。这时,人们才知道丁伯权的救人事迹。在信中,唐女士深情地写道:“丁伯权同志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展现了一名公安干警的职业担当。他的善举,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为社会树立了榜样。”对于唐女士的称赞,丁伯权说:“这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应该做的。”

见义勇为 彰显军人本色

作为永昌县公安局的一名干警,36岁的丁伯权始终坚守军人本色,永葆党员初心。丁伯权来自一个英雄的家庭,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叔叔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小在老一辈优秀传统与红色基因的熏陶下,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2008年丁伯权毅然踏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活,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两年的部队锻炼,使丁伯权理想、信念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12年2月,丁伯权退役后投身公安事业,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的最前沿。他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累计参与10余次非正常死亡现场勘查、30余次盗窃现场勘查。

△丁伯泉和同事们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警13年来,救火时义无反顾地扛起液化气罐往安全地带转移,不顾自身安危营救落水人员,热心帮助走失的老人和儿童回家……这样的好事丁伯权做了许多。人们为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点赞,丁伯权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当人们再次问丁伯权如果知道车辆存在漏气的情况是否会退缩?是否有勇气停车救人?丁伯权坚定地回答:“不退缩,因为我是党员,我是一名退伍军人!”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中,丁伯权在关键时刻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更传递出一份份深沉而真挚的爱心。丁伯权以党员坚定的信念、军人非凡的勇气,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群众于危难之中,书写自己的青春“警”色。

记者:莫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