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张蓓源
杭州最近一会儿晴一会儿倾盆大雨,天气时常很闷热,不少人身上的皮肤也跟着 “闹脾气”,时不时就痒得人直抓挠。可别小瞧这痒痒的感觉,它没准是身体发出的 “红色警报”!

视觉中国 供图
皮肤痒别大意
这些信号可能是肝癌“报警”
53岁的刘大叔(化名)指着小腿上暗红的抓痕叹了口气:“去年七月也是这么热,我有一次出门回家,两条腿痒得像被一万只蚂蚁啃。想着是高温天出汗引起的皮肤瘙痒,两三天就抹掉一大瓶痱子粉,晚上痒得睡不着就用毛巾蘸冰水敷,结果越敷越痒,皮肤都挠破结痂了,还是止不住。”
同病房的李阿姨插话说:“我去年也痒过,擦了点皮炎平就好了。” 刘大叔苦笑摇头:“我要是有你这运气就好了!拖了一个多月,我去医院看皮肤,医生发现我眼白黄得像橘子,再一查血,甲胎蛋白(一种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数值高得吓人,做了 CT 才发现肝上长了拳头大的肿瘤。”后来,他几经辗转找到了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血液科市级名医丁纪元主任,目前正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院供图
丁纪元表示,刘大叔的情况在临床上不是个例。肝脏就像个没有痛觉的“沉默工厂”,肝癌细胞在里面搞破坏时,早期根本不会喊疼。但当肿瘤压迫胆管时,胆汁酸就像堵住的下水道污水,反流进血液里到处乱窜,刺激皮肤神经就会引发瘙痒。
另外,还需要警惕皮肤出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这些也是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的体征。蜘蛛痣通常表现为中心凸起、周围有辐射状小血管的红色痣,而皮肤出血点则是针尖大小的出血斑点,一旦发现应提高警惕。
丁纪元特别提醒:“高温天气会让人体水分蒸发加快,皮肤屏障更容易受损,这时候肝脏病变引起的瘙痒就像被‘加了特效’,更容易和普通汗疹、过敏混淆。”
高温下如何护肝
记住“三不原则”
肝癌隐匿性强,早期症状并不总是那么明显,这是许多患者错过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误以为它主要由酗酒引发,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实则乙肝病毒才是首要诱因。
慢性乙肝、脂肪肝、长期酗酒、高油高糖饮食等,都是肝癌的 “帮凶”。
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小信号,比如,将皮肤痒视为衰老正常现象,眼睛发黄当作劳累所致,尿黄归结于喝水少,对蜘蛛痣和皮肤出血点也常常不以为意。
医生提醒,皮肤痒超过两周,且抓破后仍持续瘙痒,或出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等异常体征,务必尽快检查肝功能。别让看似不起眼的 “小痒、小病” 发展成大问题,一定要重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高温天气下别靠冰啤酒、冰奶茶降温,这些高糖高嘌呤饮品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喝冰啤酒降温,相当于给肝脏 “灌毒药”。
高温天若出现持续 2 周以上的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加剧、伴随尿黄,或发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等情况,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肝功能 、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
乙肝携带者、脂肪肝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 3 个月做一次甲胎蛋白检测,普通人群每年至少查一次肝功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