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书香引路,情系乡土!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点亮乡村梦想

时间:2025-07-10 09:20:00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在碧波荡漾的抚仙湖畔,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书友们都会如期相聚,台上领读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台下会员凝神倾听、沉浸其中,这充满书香气息的一幕,是这个扎根乡土的读书会坚持了多年的寻常光景。

“农民”之名背后的责任

这个以“农民”命名的读书会,其发起人并非躬耕垄亩的农人,而是由澄江市知名作家、时任市政协副主席的张丽萍,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热爱读书写作的文友共同创办。抚仙湖农民读书会于2017年11月成立,为何一群城里人创办的读书会要以“农民”命名?答案深植于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与文化自觉。

“我们在乡村工作中,发现现在的农村文化建设有困难,不仅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和深度,更缺乏定期的活动。我们很着急,于是在商量后,就决定成立这个读书会。”张丽萍说,读书会的创办者和所有会员,来自社会各行业,有教师、机关干部、个体从业者、农民和文学写作爱好者。大家读的书也不只是文学作品,还有历史、建筑、医学、家庭等方面的书籍;举办的讲座也从文学延伸到花艺、茶艺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内容丰富多样。

经过多年的发展,读书会队伍日益壮大,从成立时的不到1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69人,80%以上的会员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女。

书香引路,行以致远

读书是自我突破的高效途径和最低成本的成长方式,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活动丰富,书友们也在各种规模的读书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跨越式的成长与蜕变。

今年40岁的李鸿兵是一名婚庆公司的老板,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抚仙湖农民读书会,便被活动的氛围所吸引,之后,他便成为了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一员。他表示,读书会每周的会员领读活动,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15岁时走出学校后,便一直在创业的路上,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每周的领读活动,让我爱上了读书,当我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后,我又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李鸿兵说,2020年,他成立了寒武纪乐队,自己在乐队里担任吉他手兼主唱,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

不仅如此,现在的李鸿兵还是澄江市的朗诵骨干,在很多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第一次上台时,因为紧张,登台前我喝了两杯松子酒壮胆才朗诵完一曲《将进酒》。”回忆起第一次登上读书会新年新诗朗诵会舞台时的情景,李鸿兵腼腆地笑道。

“我会把白天的见闻,融入自己的想法后写下来,每年儿子的生日,我都会给他写一封信。”张华说,加入读书会后除了读书分享,还有写作分享会,她每天都被高能量的圈子引领,不仅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还爱上了写作。

在读书会上,张华遇到了书友杨婷,与她一起学习了侧重于心里疗愈方面的书籍。2020年,张华把家里的车库改造成“老小孩服务中心”,免费对罹患癌症的人员进行临终关怀,并对其家属提供陪伴指导。“我们的老小孩服务中心现在有20多名志愿者,我们也都是读书会的书友,每个星期二,志愿者们会聚在一起,读书、分享。”张华说,加入读书会后,通过学习,让她有了自信,也有了帮助别人的能量。

深耕乡土文脉,厚植文明根基

成立至今,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惠及1万余人次。活动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吸引了各行业及社区的农民书友和众多读书爱好者。书香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提升着社会的文明素养。

如今,读书会已培养出十余名会员讲师,应邀为澄江市各部门、企业、社区、街道开展讲座,内容涵盖澄江历史文化、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妇女儿童保健、家庭理财等。与此同时,读书会还积极参与澄江市各类宣讲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

“我们始终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澄江历史文化。”张丽萍说:“此前我们历时近五年完成了抚仙湖田野调查,近两年又启动了梁王山田野调查。希望通过读书会的努力,系统整理澄江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澄江本地及外地朋友了解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