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避暑游让这个夏天更清凉

时间:2025-08-12 09:44:00

今年夏季,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当热浪袭来,“避暑游”“清凉游”成了很多游客的选择。旅行平台数据显示,“避暑”总搜索量同比上涨45%,“避暑游”总搜索量环比上涨近200%。

“近年来,各地推出旅游新玩法、新业态、新模式,七八月份‘清凉游’持续火热,酷暑之下人们更愿意去凉快的地方,很多游客不光为了避暑和观光,更是注重身心方面的调养,这种现象反映了‘悦己’消费的趋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气温升高,东北地区凭借高纬度优势,以广袤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了八方游客。

在哈尔滨,天边刚泛鱼肚白,松花江畔便迎来了“吹江风”的游客;中央大街的商户陆续营业,悠扬的歌声徐徐入耳;不远处的红砖街早市,食物的香气飘满全街,叫卖声不断,热闹非凡……

“东北就是凉爽!”来自武汉的游客陈先生感叹道,“从黑龙江的俄罗斯风情到吉林的延边风光,这里不仅能避暑,还能体验异域风情、了解民族文化,这趟来得很值。”

近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气候凉爽,海拔高的地方温度明显下降,游客纷至沓来。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秀丽的河谷,多种生态环境在此云集,让青海成了既能避暑又能观光的好去处。

在贵州,黔中喀斯特山水避暑环线串联金织洞、黄果树瀑布等奇观;黔南秘境寻踪线串联清凉山水与民族风情;黔北史韵清风线贯穿梵净山等地方。独特的地形让贵州呈现“十里不同天”的景象,为游客提供了风光多样的避暑之地。

“清凉游在暑期火热是常态现象,像西宁、伊犁、昆明、长白山、哈尔滨等气候凉爽地方,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是首选目的地。”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介绍。

亲水项目、室内冰雪项目等“人造”避暑场所热度也不断攀升。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户外玩水相关评论数同比增长近90%,“水上项目”搜索量同比增长60%以上,“室内冲浪馆”搜索量同比增长超70%,全国室内滑雪与冰雪乐园预订量同比翻番。

从自然野趣到人造场景,人们的避暑方式逐渐丰富,这也折射出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避暑旅游体现出需求端的升级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旅游品质的重视,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有着积极意义。”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沈涵介绍。

“同时,要注意生态教育、文化沉浸、科技体验的深度融合,进而催生出多种清凉经济新业态,逐步培育具有可持续性的避暑消费新生态。”郭旸说。

往期链接:

新“夜”态解锁文旅新玩法

“体育+”助力文旅消费“玩”出新花样

热力十足 暑期文旅消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